找到相关内容22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杰仁波切著:新觉醒(1)

    可能了;否则如果心灵的实质成因是生理要素的话,就会产生问题了!举例来说,一个尸体可能也具有意识;或是当身体增强、减损时,意识也会随之增强、减损。  当某个适合的事物能够构成一个实际存在的心灵时,它被称为...

    杰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759029.html
  • 紫柏大师生平及其思想研究

    开通,又谓之依通识解。……今宇泰即未能修悟、证悟,亦当阅熟一部教乘,以求解悟,其闲习气,以熏力故,不求减损而自减损。然此亦必以证悟为心。(《全集》,卷二十四,〈与王宇泰〉,页一0五七。)  由此可见,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771325.html
  • 宗教或信仰自由的合法限制

    部分已被国际判例法所澄清。   实务中除了其他方式外,政府也许会通过保留、解释、(紧急情况下的)减损,滥用情况下的剥夺,或者具体限制条款等手段,[1]对国际法所承认的人权加以限制。下面我们将通过分析...状态下,思想、良心、宗教或信仰自由这一规定也不允许被克减。虽然《欧洲人权公约》第9条不属于该公约第15条第2款所列举的不得克减之权利,学者们质疑任何对于思想、良心、宗教或信仰私自由减损的法律正当性。[...

    马安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0285431.html
  • 禅坐的重要与方法(3)

    回报,难道他们不会认为你是懦夫,而且想要利用你吗?”如果真是这样——这相当有可能,因为人们倾向于如此——那是他们自己造恶业,不是吗?对于修行慈心的人,是不会有减损的。那么,怎样才会造成慈心的减损呢?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50587242.html
  • 婚姻和家庭对修行的束缚和障碍:莲师开示

    ldquo;无须闻、思”,只会减损他们程度本就低落的智慧,并加深本有的无知;教导“佛法即是无有勤作”,只会减低他们本就薄弱的精进,并加深本有的懒惰懈怠;教导“无因无果”,只会减损他们本就微少的善德,并使他们更固着于原本的肤浅了解。   教导“无善无恶”,只会损害他们本就低微的虔敬心,并使本有的自满更为膨胀;教导&...

    莲师

    莲师开示|莲花生|西藏|佛法|信心|自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11453325720.html
  • 如何改造命运

    才能修福德?举例来说,公家的东西就要用于公务,大部份人会忽略公司团体的电话,无论是公事、私事都使用,这就错了;谈论公事,是正当的,不会减损自己的福报,如果假公济私、讲私人的事,就是在耗损自己的福报,因为...

    惟觉老和尚

    |命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22551864.html
  • 百年树人,百年志业

    立行的大敌。心魔起时,众道减损,所谓“魔起道不存、道起魔消灭”,若想成道,就要先灭除这五种心魔,使它无法与道并存。学佛不离生活,生活不离学佛,在日常生活中,要力行菩萨道,不可灭失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证严|人生|人才|教育|佛陀教育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0605071306.html
  • 禅与个性化创造诗论

    所谓“不涉理路,不落言筌,上也”,更明确地阐述了诗歌意象的超语言性,一超越一般语言文字功能的局限性,以意象化的语言指向广漠的体验世界。  这种审美体验的超语言性,其意义决非是消极的,减损的,而是有着更大...

    张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10340873.html
  • 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

     页347  转依分为六种:  (一)损力益能转,资粮、加行二位之转依。此二位减损本识中染种子之力而增益净种子之势力,虽未断灭烦恼障与所知障之种子,未证转依,然以渐伏现行,故亦称为转。(二)通达转,...

    张兰石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1843052.html
  • 佛教问答

    也。   问:初次听经,遇大善知识演佛理十分高妙圆澈,一时深植信心,渐来涉猎佛典,乃感佛教中尚保留不少迷信色彩,虽然佛理完美并不因之减损,如人食米,去米中稗糠沙石并不减米食之营养价值,然此迷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2253044.html